自閉癥孩子都是沒有感情,沒有同理心的嗎?
大家一致認為他們不依賴家人、對別人缺乏同情心、而且也無法理解別人喜怒哀樂的情緒。但是這其實是大家對自閉癥孩子很大的誤解。
自閉癥是一個譜系的障礙,即便是情感方面,他們的表現也各有不同,比如有的孩子特別依賴媽媽,一會兒沒看到媽媽就會焦慮,哭
而有的孩子毫不依賴媽媽,他看到媽媽跟看到別人幾乎沒有區別,并不會很好地跟隨和關注媽媽。
除此之外,有研究人員研究過自閉癥孩子的注意力偏向,他們發現,相比高興和中性面孔,自閉癥兒童對厭惡面孔存在過度的注意偏向。這種偏向主要表現為注意警覺,隨后會表現出明顯的回避。
這也就意味著,一些情感、反應,孩子雖然沒有用常態的方式表達出來,但不代表他們真的沒有。
其實,自閉癥的孩子之所以表現比較“冷漠”,主要是這些能力障礙在作祟:
一、缺乏心智解讀能力
所謂的心智解讀又稱心智理論(Theory of Mind),指理解他人和自己的心理狀態(如信念、意圖、欲望等),進而解釋或預測他人行為,想法包括所有腦袋里想的東西,如感受、信念,需要,欲望等。
再透過這樣的理解來監控、調整自己的行為,以做出適當社會性表現的認知能力。心智解讀是影響社會互動的重要認知因素之一。
正常嬰幼兒很早就會表現出解讀對方(如母親)心理活動的能力,如探究和看懂媽媽的眼神、表情、喃喃語、聲調、動作等,從而激發嬰兒模仿能力,并發展出相應的情緒和認知能力。
大人更是如此,且發展出更加復雜的心智解讀能力,如偽裝、欺詐、玩心眼、“笑里藏刀”、違心做事、避免和控制憤怒、阿諛奉承、勾心斗角、設計謀等等不一而足。其本質,就是心智理論或是心智能力。
而大量研究發現,孤獨癥譜系障礙(ASD)兒童乃至成人患者,其心智解讀能力顯著低下,解讀或揣摩別人心理活動能力十分脆弱,或干脆無法解讀對方的想法。
所以當亮亮看到弟弟哭時,并不會將弟弟難過、哭泣與需要被安慰這兩件事結合起來,也就使他看起來是無動于衷。
二、認知理解能力不足
很多自閉癥的孩子伴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,有的缺乏對顏色的認知,有的是缺乏對物品的認知,還有的是缺乏對喜怒哀樂等主觀感受的認知。
比如亮亮弟弟摔倒哭了,而亮亮因為沒有相似的經歷,不知道摔倒會疼,所以弟弟會哭,他甚至都不知道這個感受被命名為“疼”。
同時他可能沒有接受過相關訓練,或者沒有看到過示范,就是別人摔倒后要去扶他、安慰他等等,所以在看到這樣的情形時,他們不知道自己要做出什么反應。
所以,想要提升自閉癥孩子的心智能力,讓他們能具備更豐富的情感表達,家長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進行大量的訓練。
通過表情的認知,讓孩子學會通過對別人的表情解讀來判斷對方的心情,并且通過情景演練,教孩子對別人的這種表情作出相應的反應。
比如當看到別人嘴角向下,并且眼睛有淚水時,是在“哭、難過”,我們可以抱抱對方,或者拍拍對方的背安慰他。
同時在生活中,父母要隨時傳遞和告知孩子,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什么,那種感受怎么稱謂,贊成孩子做對的事情時,父母有何感受與表情,盡快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感受,告訴他我高興、驕傲、喜悅、興奮等諸如此類。
天津自閉癥康復中心讓孩子通過感知、認識和模仿,多個維度教孩子理解情感,并且用恰當的語言、行為進行表達,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逐漸掌握如何對別人的情緒作出反應。慢慢來,不要急于求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