停止不適當應對
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常出現各種形式的問題行為,如做出傷害他人或自己的舉動、大聲尖叫或發出奇怪的聲音、毀壞物品或四處游蕩等等,讓父母感到疲憊不堪。這些行為難免會給周圍的人帶來麻煩,但若一味大聲斥責、用蠻力強迫孩子停下或不斷逼問理由,只會讓情況進一步惡化。
問題行為是孩子壓力水平過高的表現,由于受到強烈刺激,孩子感到情緒崩潰,卻不知道該怎么辦,便不自覺地做出問題行為,這并非任性的情緒化舉動,而是孩子發出的求助信號。請理解孩子的心情,改善孩子的處境,讓孩子感受到同情和關愛。
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,一時間要做的是確認孩子是否受傷、是否傷到他人以及環境中是否存在危險物品。確保環境保障之后,請默默守護,耐心等待孩子平靜下來。如果身處公共場所、戶外或學校,可將孩子帶到一處安靜的處所,同時盡量減少刺激,不要大聲對孩子說話或做大幅度動作。孩子完全鎮定之后,記得一定要及時表揚他做得好,加強對良好行為的正向強化。
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,思考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會大幅下降,也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心情,此時追問原因無濟于事。等孩子完全冷靜下來,可以用簡單的語言幫孩子說出心中感受,比如“剛才那樣真的很討厭吧”,然后慢慢引導孩子聊一聊發生的事情,了解問題的原因。
找到行為的原因
問題行為一旦發生就很難處理,好的方法是一開始就盡量避免問題出現。因此,找到并消除引發問題行為的誘因是事前防止的關鍵。
無論多么難以理解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,而原因一定可以在當下的現場中找到。好好觀察孩子的表現和周邊環境的狀況,持續記錄問題行為發生時的具體情形,有助于發現孩子的行為傾向,進而找到其中的關聯。
導致問題行為的常見原因
發生意料之外的事:行程突然變更,物品的擺放位置改變,常用的物品被更換
不知如何溝通:無法理解別人說的話,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愿和要求
對所處環境感到不適:過于嘈雜的聲音,溫度/濕度發生劇變,有孩子害怕/討厭的物品/聲音/人出現
制作記錄問題行為的清單
從征兆開始預防
孩子出現問題行為之前都會有一些征兆,比如開始坐立不安、發脾氣或突然全身僵直,如果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,大概就能知道孩子接下來會有什么反應。發現預兆時不要慌亂制止,可以一邊對孩子低聲說話,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別處,一邊悄悄移除誘因。此時請認真觀察當下的狀況,同時溫柔地安撫孩子,然后冷靜地給出其他指示,這樣做可以有效地緩解孩子的緊張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