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很多家長開始重視兒童的感覺統合訓練了,今天,我們集選了一些感覺統合訓練中常見的誤區,天津自閉癥學校希望能給大家些幫助。
兒童的干預訓練是要通過日積月累的沉淀,才能從“量變”到“質變”,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改變和能力提升。千萬千萬不能急,不僅“吃不了熱豆腐”,還會引起孩子的抵觸,適得其反。
感統失調要不要“治“
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在關注感統訓練,但是對感統訓練的了解程度卻不夠。很多家長認為感統訓練只是針對特殊兒童的訓練,一提到感統訓練,就感覺只是給特殊兒童上的課程,感統失調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病。
其實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病癥,而是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不足,影響到孩子的規則感、大運動、專注力等的建立和完善。
感統訓練對于0-12歲存在注意力不集中、小動作多、好動、坐不住、敏感不自信、社交主動性欠佳等感統失調現象的兒童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其實所有孩子的身上都存在感統失調,只是程度上有不同差別而已,就算成年人也會有感統失調。如:暈車、怕高、注意力不集中、急躁、身體不協調等等,這些都是感統失調的表現。
雖然感統失調不是病,但是它會阻礙孩子的專注力、學習力、身體協調力、情緒控制力、人際交往能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。如果不能及時通過針對性的感統訓練進行改善,會讓孩子在日后的生活學習。
不注重感統測評
有的家長看到某一項訓練能夠改善孩子的相同行為,便依葫蘆畫瓢給孩子做訓練。殊不知,兒童每一項異常行為表現的背后,根源都不盡相同。
拿語言來說,影響兒童語言發育的原因有八種之多,如呼吸系統、前庭功能、口腔功能、能量、視知覺、聽知覺、大腦語言功能區是否激活、是否具備語言環境。
因此,為了保證訓練的有效性,家長要重視兒童感統訓練的前提一一感統測評。
感統測評能夠了解造成孩子出現不同行為表現的根源在哪,并通過設置針對性的訓練方案,幫助孩子補齊能力短板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感統訓練機構為孩子測評,以免出現誤判延誤干預時間,影響孩子一生。
認為感統訓練就是大運動
許多家長認為“感統訓練就是一種大肌肉運動的體育鍛煉而已,在一定程度上體育活動可以替代感統訓練”。其實,大肌肉運動只是感統訓練的一部分。雖然大肌肉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肌肉和神經的發育,但它對身體感官的刺激十分有限,如果只訓練大肌肉運動是不能達到應有的訓練效果。
感覺統合的日常訓練涵蓋的面非常廣,在訓練過程中,所產生的感覺刺激包括觸覺、味覺、嗅覺、視覺、聽覺、平衡覺、本體覺等多種感覺,這些感覺只有在同一時間內不斷交互、重復才能達到訓練的效果。
所以,只單純地強調某一方面的感覺刺激和訓練,就會大大影響訓練的效果,甚至會讓兒童的感覺統合能力從平衡變為失衡,得不償失。
忽視孩子的個體差異
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即使是兩個同樣年齡的孩子,也會因為遺傳、身體素質、帶養環境等因素影響而呈現出個體間的差異。
家長和訓川練師應該在清楚了解孩子自身發展水平的基礎上,尊重孩子個體間差異、尊重孩子興趣,鼓勵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盡情發展,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感覺統合訓練。
不過許多家長卻忽視了這一點,干涉了孩子的興趣,剝奪其自由進行感覺統合訓練的機會。
比如有的家長會因為沙子、泥巴太臟而制止孩子游戲:
有的父母會因為害怕孩子發生危險而不讓孩子爬上爬下:
有的父母會因為覺得孩子做不好而包辦、代替,剝奪孩子動手的機會:
有的父母常常指責孩子制造了麻煩,限制孩子避免嘗試等。
事實上,孩子的早期行為與其神經發育的需要是密切相連的,每一種游戲活動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來說都是有幫助的。貿然進行制止不僅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,還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心理,甚至會使親子關系變得緊張。在保證保障的前提下,不要阻礙孩子的興趣發展,更不要盲目阻止孩子的游戲行為。